2013年4月10日 黎智勇报道
由白云区文广局主办,白云区作家协会、广州高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春染白云诗歌朗诵会与2013年4月8日上午在白云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4楼举行。
这是广州高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二次接受邀请协办此次活动,这次活动高雅公司向各位诗歌爱好者奉献了四个节目,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行香子.述怀》,《诗经.秦风.蒹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2012年的报导了,这次最新报导不如让我采取“看图说话”的形式来表述吧。
第一幅图是。。。噫?这是那位同学呢?
先科普一下: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第一个节目《岳阳楼记》形式为吟诵者与古琴者即兴演奏的互动。由我作吟诵,庆东同学作伴奏。
荡气回肠的范夫子千古名篇,区老师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更有所超脱。尤其老师这种寓郁勃英气于内敛深情之中的风格,声音不算激昂但更有力量!学生我情怀不及所以只能苦苦求索了。
表演前一天我特意上网看范仲淹的百度名片,范夫子生平被谪三次,正直好友送行时均赠其似曾相识的三句话“范君此行,极为光耀!”“范君此行,愈为光耀!”“范君此行,尤为光耀!”此三句话,让我眼眶红了三次!看着范夫子如此跌荡起伏的生平亦让我联想到“如沙漠红柳般顽强坚韧”的区老师。大家如果没有看过范夫子的生平可以去百度名片中了解一下。看完后或可明白其为何选入诵二的唱片中原由吧……此为整场活动的第一个节目,开始时默念32字及默念“平静地把善良美好的讯息送给别人”,这是不会怯场的法宝。
附:范仲淹的百度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5465.htm
苏轼的《行香子.述怀》为第二个节目,由我作古琴伴奏,庆东同学作朗诵与吟诵。行香子的配乐早在上年的演唱会前就已尝试编配了,这一年内也是反反复复地修改增删包括不同场合的现场演绎,以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录音。庆东同学的吟诵给外面的世界带来平静悠闲的风格。所在一曲终罢,掌声四起……而我们的作家协会主席像发现新大陆般接过话筒说:“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宋诗用普通话来读基本不压韵,而用粤语来吟诵却是如此合韵啊!?”台下即有观众尝试普通话朗读了……呵呵~各位屏幕前的同学也可以试试啊~~~
可惜摄影的同学没有拍下我们两个的合作,只有我的单个图片。
《诗经.秦风.蒹葭》选段,此为第三个节目。
我们为何选这首诗?可能是因为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最早的文体就是诗,而诗经里的诗就可说是雅言吟诵之源!古藉有载:“”诗三百,孔子皆可弦歌之”。这个“弦歌”即是古琴吟诵、吟唱也。亦即是说,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三百篇诗歌,均可以用古琴吟诵吟唱的。
《蒹葭》这首诗在国人们心目中常会泛起“伊人在水、白衣胜雪”的姣好意象,所以在这个节目里我们尝试与中山的MM同学沟通,看能否演绎这个“在水一方”的伊人。可惜很多中山同学在星期一要上班,无法请假参与这个活动 ,只能期待下次啦!这首看似是描写爱情的经典诗篇,但这个所追求的伊人,何尝不能看作是我们心中那份仁爱的美好向往呢?
《蒹葭》由音疗组的三位同学合作演绎,娣同学主咏,梅同学作相和,由杏同学作古琴伴奏。由于同学对老师这首新吟诵作品的神韵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与把握,所以舞台上稍有拘紧现象,但比起外面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了。需要继续努力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集体古琴吟诵,这可算是高雅文化举办古琴吟诵班的成果展示,当天看来,现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老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音乐响起后,恍恍然如黄钟大吕之古代宫廷雅乐场面再现…………
总结:通过这次对外交流的机会也让我们找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雅言吟诵的理解深度,以及临场对设备的了解,对现场氛围的掌控等等经验……
面对这样的一个对外的青年文化沙龙,宇、准、勇、东等同学在充分沟通讨论后,在保持“平静、祥和、健康、愉悦”的基调上,尝试在表现形式上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希望在如何灵活运用盘古文化于社会实践中,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吧!
衷心希望通过更多的对外文化活动,让我们能够把盘古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