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智勇
现时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类似的对话。一个稚嫩的童声说:“我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做大老板,赚大钱孝敬父母!”然后就是父母们欣慰的笑声。。。
我想,我们为个人理想而奋斗无可厚非,但除此之外呢?我们古代中国,这个曾创造过辉煌文化与数度人均GDP世界第一的古老国度,是如何教育其子民的呢?
我认为可用区文伟老师的一句话来回答:“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参见《中国古文化精髓: 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 》-作者 区文伟 )
我还记得《大学》其首句原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处“大学”非指现时高等学府,它在古代有“博学”或“大人之学”的意思,“亲”为“新”。全句释义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句话作为求学总纲, 庄严地写在儒家经典《大学》首章上,成为数千年来,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学习的目的。自儒家确立为中华道德品质主流教育后,这句话曾诵读于每一个书塾学院,曾激荡在每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心中!
而国学经典《弟子规》中亦有如下之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要博爱众生,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如果精力充足,还应多看书学习。
为什么古人倡导道德为先、知识为后呢?因为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基础。有道德修养,增长的知识与才干,才能造福社会他人。而缺乏道德修养,增长知识与才干,对社会和他人的破坏和伤害就更大。
而现在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所信奉的人生教条多是什么呢?还是古代知识分子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我想连知道这句话的人都已不多了。
现时的人材培养,用当今一位北大教授一席话夸张概括就是:“善于运用法律漏洞与社会潜规则的,高智商低道德的社会精英”。那些自诩为“与潮流俱进”的教育者,如果眼光长远些,能稍为纵览一下中国历史的话,你就可能认为华夏数千年思想与这数十年之思潮的关系,就如长流不息之江河内的一朵稍纵即逝之浪花罢了。 数千年来,中国数度成为东方之首乃至世界中心的原因,并不是靠炫耀武力与财富,依靠的是道德仁爱熏陶出的博大包容的民族胸襟与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所以说,一个漠视优良传统,唾弃自己数千年经典的民族,那么它也必将被整个人类世界所漠视与唾弃!
后记:继去年高雅文化传播出品的区氏雅言吟诵系列《诵贰》荣登广州书城畅销榜首后。如今又欣闻《诵叁》正在酝酿推出,据说养生CD内里就有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协会副主席-区文伟老师对《大学之道》的经典诵读。
有缘听诵闻道,幸甚!